跨步登峰何以常熟
地名是初识一座城市的入口。常熟,因“土壤膏沃,岁无水旱之灾”得名,讲述着千百年间“岁得常稔”的农耕繁荣。在历史长河的宏大叙事中,在城市竞争的激越浪潮里,常熟注定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让高光时刻频频闪现。
岁月更替,万象新启。日前,常熟市统计局发布数据,常熟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9.10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.2%,迈入县级市高质量发展全新阶段。
3000亿是一座城市崭新的起点。源于厚积薄发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断传承千年文脉,翻开崭新篇章;植根创新超越,是改革开放以来,这座城市不断挑战自我、改革争先,稳居全国百强县头部方阵。
常熟,是理解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扇窗。在各类全国百强县(市)排行榜中,常熟综合实力稳居头部方阵。
常熟产业门类齐全,拥有33个工业大类、138个工业中类、302个工业小类;专精特新企业多,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9家,为该市贡献了40%的规上工业产值、50%的规上工业税收、60%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、70%的高价值专利,是经济发展的坚实“底盘”。
《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》显示,常熟连续第四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前三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上,常熟始终紧抓“新”这个答题点,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策马扬鞭。
在支柱产业的数智焕新中增加创新厚度
汽车及零部件、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是常熟三大支柱产业。常熟落实苏州智造“十大行动”,推动汽车及零部件、装备制造和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运用数字技术、绿色技术改造提升,在“主赛道”稳住“基本盘”。2024年,常熟完成“智改数转网联”项目541个,新增国家级5G工厂3家,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家、智能车间26个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%以上,其中三大支柱产业产值完成3165.7亿元、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%。
在未来产业的谋新布局中点燃创新引擎
在产业布局上,常熟坚持以前瞻姿态,对标国际一流水准,统筹推进“传统产业焕新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”,不断塑造新优势,打开新空间,提高常熟现代产业体系“含新量”。以低空产业为例,常熟以完善低空基础设施支撑、拓展低空应用场景、打造特色低空产业体系、建设低空经济专业产业园四大重点任务为抓手,全力打造“一区”(长三角低空商用飞行器制造示范区)、“一中心”(长三角低空经济运行******中心)、“一枢纽”(长三角低空物流枢纽),建成长三角区域具有竞争优势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。
创新的基因在城市涌动,肩负使命担当的常熟,更将创新的目标定得长远,沉潜钻研,久久为功,探索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圈。
在1月16日召开的常熟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,常熟启动专精特新“育林参天”项目,以不同生长阶段的树木指代头部、腰部、小微企业,实施“播种”“护苗”“育树”“造林”“参天”五大专项行动,加快构建大企业“顶天立地”、中小企业“铺天盖地”的企业矩阵,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澎湃动力。
寻一条路,自长江源头走来,悠悠长江水浸润一城文脉;寻一条路,自改革深处走来,朗朗发展路凝聚一城人心。
20世纪80年代,碧溪农民发展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乡镇企业,走出一条以工补农、城乡融合、共同富裕的“碧溪之路”。这一创新性实践,成为领先全国发展的“苏南模式”的重要源头。如今,碧溪这一乡镇企业的重要起源地,已成为常熟经开区所在地,并实现了从乡镇企业,到外向型经济,再到创新型经济的转变。
经济发达的县域必然是开放包容的。恰逢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、长江经济带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叠加的黄金年代,开放包容的常熟迎来的是不断汲取动能、实现自我提升的爆发期。
近年来,面对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,常熟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,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,全力破解发展难题。
全力稳外贸。一方面,用好沙特中心、“一带一路”(巴基斯坦)中心等高能级平台,助力企业开拓中东、“大金砖”等新兴市场;另一方面,积极发展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,引导企业对接跨境电商高成长型平台,推动纺织服装、商用设备等优势产业“抱团出海”。全国首创的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企业端综合******平台“市采通”已助力超2.7万家中小微企业安心“出海”,出口范围已至169个国家和地区,累计出口总额突破780亿元。
全力引外资。常熟外资企业贡献了该市超四成的工业总产值、税收和外贸总值。近年来,常熟外资企业瞄准汽车及零部件、装备制造、新能源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,不断增资扩产,推动常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。截至2024年,来常投资国家(地区)60多个,企业累计数量3680家,投资总额819.6亿美元。
常熟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张伟表示,常熟将进一步增强投资拉动、消费推动、外贸驱动作用,拉动经济稳健增长,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700亿元,在高基数上继续推动社零总额实现6%以上的较快增长。
创新涌动、活力迸发,一座日新月异的科创高地;山水入城、文脉悠长,一座恬静诗意的“江南福地”。常熟之美,在山在水,在城在人。
“七溪流水皆通海,十里青山半入城。”独特的山水之姿、厚重的人文历史,都是常熟闪亮的名片。近年来,常熟不断放大山水人文优势,百万徒步爱好者走出了爆火的虞山“雄鹰线”,精彩的竞技体育和群众赛事唤醒了活跃在城市肌理中的运动因子,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成为拉动消费“新引擎”。通过举办演唱会、消费嘉年华、文体赛事等活动,2024年,常熟实现限上******业销售额1983.71亿元,同比增长13.8%;限上零售业销售额300.67亿元,同比增长22.5%;限上住宿业营业额7.24亿元,同比增长22.6%;限上餐饮业营业额14.46亿元,同比增长9.4%。
常熟以快速路建设为突出优势,同步发展高速铁路、高快干线、现代水运,向立体、快速、智慧的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不断靠拢,努力打造“两个一小时,四个半小时”大交通格局。其中,常熟已完成“一环五射”快速路建设,总里程达78公里,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,“环射衔接”路网体系初步形成。
常熟大力推进中新昆承湖园区、数字科技新城、苏州中国声谷,即“南园、中城、北谷”三大创新核建设,打造科创资源聚集地、产业发展主阵地。常熟日航酒店、昆承湖凯悦酒店、龙腾希尔顿酒店相继开业,常熟高端住宿配套更加完善;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启用,常春藤国际人才港、UWC+创新岛等建设正酣,创新人才载体矩阵加快形成。
升温度,提速度,拔高度如果说优越的生态人文是城市吸引客商的“软实力”,那优质的营商环境则是保障企业搬不走、拆不散、压不垮的“强支撑”。
窥一隅而知全貌。专精特新“育林参天”项目政策措施中,常熟每年精准供给100万平方米优质创新载体、3000万元创新创业专项支持资金、500个人才计划专项支持名额让广大企业感受到了政府满满的诚意。
在常熟,“全生命周期******”从来不是嘴上说说,而是每一名企业******相关人员心中的准则:领导带队走访,倾听企业需求,及时纾难解困;招商部门为项目的推进反复沟通对接解决相关问题;人社部门积极主动******,提供用工指导,提前消除新落户、新开业、高成长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人力不足隐患;行政审批部门“一天N证”跑出项目审批“加速度”
时代如潮,千帆竞发。常熟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,是奋进之路更高起点的开端。常熟市委书记虞伟表示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常熟将求新思变、善谋实干,以新担当新作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全力实现“奋力一跃”!
版权所有(C)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
苏ICP备2023002088号-1互联网新闻信息******许可证: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110330073
姑苏晚报爆料电线 订报热线 报纸广告转相关融媒中心
中小学作文投稿:苏州日报《沧浪》副刊投稿: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:szrbsiaoshuo#163.com 姑苏晚报《怡园》副刊投稿:chuxinsz#126.com
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:jubao#subaonet.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