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质量发展陕西行|展现秦巴巨变共绘“生态安康”
央广网安康9月28日消息(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李旭绵)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陕西安康,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。近年来,安康当地坚持“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”,不断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秋日的石泉县城关镇丝银坝村草池湾,荷花开满池塘,白鹅在田间觅食,白鹭于山际飞翔,附近的饶峰河边时常有朱鹮飞过,来往的游客络绎不绝,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。
草池湾保护基地是国宝朱鹮的栖息地。2021年起,草池湾开始进行“朱鹮小村”田园综合体项目的保护性开发,稻田采取不施化肥农药、适当“留白”不种的方式,确保朱鹮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。如今,50来只朱鹮在这里安家落户。
草池湾保护基地(实习记者 李旭绵 摄)
走进草池湾自然之家,不时有游客入住,体验乡村之美。优美的朱鹮栖息环境成为了当地美丽乡村的一张靓丽名片。当地群众和商户不仅尊重这份自然馈赠,更通过调整自身的运营时间,积极融入并守护朱鹮的生活节奏,践行着对朱鹮的自觉保护,实现着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。
位于草池湾岸边的观鸟茶室是朱鹮的蕞佳观赏点。“每年6—10月游客多,以亲子、家庭为主,西安、安康、石泉本地及周边人比较多。”30岁的观鸟茶室工作人员张晶晶说。她曾在西安上班,基地建好了之后就到这里来上班了,目前住在村里。
“平常也会在这开展研学课程,对面刚好是朱鹮的窝,可以让小朋友近距离观赏朱鹮。”张晶晶说。目前,草池湾开设的“自然课程”,包括亲子乐园、农耕体验、咖啡露营、乡村舞台、水上运动、朱鹮沙龙等丰富多彩的研学,也为农旅融合提供了丰富体验。
“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”这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湾《次北固山下》的经典诗句被题在后柳码头的墙壁上,恰如其分地形容了“汉江水码头”后柳镇的风光。
地处汉江沿岸的后柳镇,地势三面环水呈半岛状。缓缓步入古镇街道,可以看到石板铺成的道路错落有致,两旁房屋古色古香。
后柳水乡景色(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)
历史上,后柳镇曾是连接陕南和川北的重要商埠。凭借汉江水运的便利,陕南的茶叶、生漆、木耳等山货土产从这里销往各地,来自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地的客商纷纷在此建铺中转货物。近年来,该镇推动生态旅游建设,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,是陕西省十大旅游名镇。
从后柳码头处登上游船,伴随着轮船启动的嗡鸣声和螺旋桨转动的水花声,移步换景,水面碧波荡漾,四周视野开阔,湖光山色尽收眼底。
“今天来到了后柳水乡,这里青山绿水,风景太美啦!”9月25日,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“王家三闺女”运营者王宇梅站在船头面对粉丝对打着招呼。“不是江南,但有胜似江南的感觉,青山绿水让人心旷神怡,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来打卡。”王宇梅说。
“这里在唐宋年间是一座水码头,这里的古建筑非常多,特别是屋包树,以后也要带朋友过来打 卡。”“00后”王萍说。
九月的安康,气候宜人,游客步行于汉江公园,碧水蓝天,环境优美。“时隔半年再次打卡,真是越来越好看了,松弛感满满。”来自西安的王微说。
安康市城市旅游新名片“安康湖”(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)
2002年,旬阳水电站工程启动,历经勘测设计、规划论证、批复开工、建设施工等多个重要发展阶段,建成后形成的库区成为新的旅游名片“安康湖”。
2023年2月,安康市政府启动编制的《安康市“一湖两岸”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战略研究及城市设计项目》。该文件通过聚焦一湖两岸5A级景区建设,规划“颐养山丘”“文化之畔”“水上客厅”“康养绿谷”四大功能主题板块,串联沿湖景区、公园、码头、地产、商业及水上大型展演等,形成环湖50公里城市经济活力带。
一江清水,湖光山色。随着汉江蓄水后“安康湖”景色越来越美,当地将把“一湖两岸”打造为蕞具人气的“城市客厅”,也将促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。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在陕西安康,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,又是经济财富。未来,安康将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之路,依托良好生态和优势资源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,让绿水青山巧变群众安居乐业的金山银山。
近年来,当地坚持“生态经济化、经济生态化”,不断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版权声明: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,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